威尼斯5994·官方网站(欢迎您)

智慧社区如何应对“七年之痒”

  • 2021-07-24
  • 0
  • 0
  • 分享:

智能水电表时刻跟踪独居老人动态、社区居民用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进出小区、“5G云诊室”让居民就近求医购药……自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以来,智慧社区在国内已经走进第7个年头。在城市品质提升的“战场”上,不少城市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注入智慧元素,运用新技术推进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建设。在这期间,一方面互联网+、新城建等利好因素频频出现,另一方面多数智慧社区仍停留在只有硬件的“智能社区”阶段。智慧社区发展如何化解“七年之痒”危机?当前智慧社区建设面临哪些具体困难?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力?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小确幸”—— 便民 利民 惠民

“今天实在太忙了,没时间去菜市场,于是我在‘菜篮子’上下单了一些新鲜蔬菜,不一会儿送货小哥就给送到了家,太方便了。”浙江省嘉兴市桂苑小区居民张先生欣喜地表示。

据了解,桂苑小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进行智慧社区建设,在小区内接入智慧菜场系统,居民通过APP查询菜价、线上图文选菜,也可通过视频沟通线上直播选菜,全程查看称重、活杀、打包全过程,由菜场物流配送上门。

在重庆市两江新区礼嘉街道礼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时有居民前来做肺功能检查。“检查完成后,15分钟内报告就出来了,不用花费几个小时去大医院,在家门口就能检查。”正在等待检查结果的梁女士说道。

就近检查是怎么实现的呢?原来,礼嘉社区针对社区内的特殊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配备了肺功能智能化检查设备,借助该设备检查得出的数据自动上传到两江新区第二人民医院,在人工智能辅助审阅系统的帮助下,医生快速完成报告审核工作,再传送给社区内的居民手中。

除此之外,轻松刷脸秒进小区、监控定位高空抛物、自助办理临时身份证、智慧停车、智慧灯杆等创新场景的研发,社区服务种类更加丰富,居民生活更舒心,不少智慧社区试点城市为此做了诸多实践探索。

进入数字化和老龄化交叠的时期,关怀老年人群体、优化服务令老年人生活省心,也显得愈发重要而紧迫。

安徽省合肥市笔架山街道天鹅湖社区专门为独居老人安装了智能门磁和智能猫眼系统,系统通过设备可计算出老年人出入家门的数据,从而自动分析老年人生活轨迹,一旦发现长时间未出门或未回家等异常情况,系统就会自动发出预警。

当老年人身体不舒服时,可以通过电视进行远程挂号;当红外感应设备“发现”老年人12小时内没有出现在家中厕所,工作人员便会第一时间上门帮助老年人……信息化养老在上海市杨浦区延吉街道已经变为现实。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智慧社区将科技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各地社会治理能力。

为了解决消防隐患大、商业基础设施缺乏、社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元芬社区建设物联网平台,搭建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涉及智能家居、智能楼宇、智能安防、智慧物业等多个子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基础物业管理、咨询等服务。元芬新村的“微棠新青年社区”注重创造住户之间的链接,通过APP用户端、微信沟通及邀请,组建了20多个社团,举办了400多场活动,参与人数达4700多人次,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智慧社区依托智慧设备的不断升级,打造物业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生活服务应用,延伸基层工作触角、拉近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了社区服务精度和居民生活品质。

更长远地看,让居民不出门便能享受数字化便利,也将反向促进技术创新。绿色步道、座椅、路灯、停车位……小区内的基础设施全部实现智能化,将成为未来产品开发的重要服务对象。围绕智慧社区进行技术创新将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新蓝海,进而有助于拉动内需,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求突破——算力短板 标准桎梏

与不断增加的智慧社区数量相比,在大多数智慧社区示范中,智慧化并未完全覆盖万千社区。一些被视为智慧社区标杆的案例,多半还停留在只有硬件的“智能社区”阶段。

障碍究竟在哪里?

“在建设智慧社区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社区内主要存在物业管理各自为政、生活服务缺位、公共服务延伸不够、行业监管缺乏手段等方面的痛点。”嘉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房地产市场监管处(物业监管处)处长万磊结合工作实践告诉记者。

综合发展现状来看,记者发现目前智慧社区存在两方面障碍:

一方面,数据资源的算力和算法存在短板。

据了解,不少互联网巨头和房地产厂商曾趁势而上,在新建或改造的社区中采集大量数据资源布置智能设备。可受限于算力和算法,参与者们不愿精耕现有资源、智能化分析处理各部门数据,智慧社区普遍浮于表面,多数仅停留在传统的人力监控少数几个摄像头。物业管理以人治为主,缺乏现代管理手段;物业管理内容仍以承担传统的保洁、保绿、保安、保修等管理服务为主。“很多社区在智能化改造升级过程中,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聚焦社区内行业管理问题,处于生活需求端的居民毫无存在感。”万磊表示。

另一方面,软硬件技术标准桎梏。

社区内各部门在软硬件应用、服务等方面存在标准不一、各自为政的现象,智慧社区(物业)平台与不动产、银行、民政、社会保障、市场监管等系统无法有效整合,信息难以共享。即使一些城市在搭建智慧社区的过程中不断做出积极改变,但仅是一味地堆砌服务,覆盖的场景割裂且单一,最终居民的需求只能被有限满足。传统物业管理人员相关知识匮乏,运营和维护相关的技术经验也较少,导致智慧社区发展受到限制。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居民对便捷、高效、智能的社区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倒逼政府优化行政管理服务模式,引导建立健康有序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智慧社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强大的技术硬实力,还需要足够的资本做后盾。搭建智慧社区需要统筹IoT、AI、大数据等软硬件设施,着手解决算力成本高、兼容性差、场景适配少等一连串问题,要积极整合政府服务、物业服务、公共服务、生活服务等各层面的应用与需求,最终构建居住社区管理服务生态。

正当时——贴民心 强治理 定规范

据不完全统计,城市居民70%的时间是在社区里度过的,社区内的管理服务关系千家万户,也关系一个城市的治理水平。保障城市居民的智慧化生活,是全面建设信息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从不同层面对智慧社区提出要求。2020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6部门印发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要求,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对接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数据系统、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等;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6部门印发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加快发展线上线下生活服务的意见,要求补齐居住社区服务短板,推动物业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依托社区数字化平台和线下社区服务机构,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各项政策的接连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为智慧社区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谋定而后动。不少城市积极布局智慧社区建设,浙江省印发《未来社区健康场景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围绕“健康大脑+智慧医疗+未来社区”的蓝图,提出“建立全生命周期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在未来社区建设智慧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等目标,并在全省11个县(市、区)确定了12个试点社区;安徽省印发《智慧社区建设指南》,全省启动智慧社区试点建设;河北省秦皇岛市协调相关单位与各县、区积极对接,调查提取改造小区数据,抓紧安装方案设计,截至今年6月下旬已有98个小区对接工作基本完成;新疆自治区今年将在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吐鲁番、哈密、阿克苏等地全面建成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开展物业管理服务智能化试点工作,实现居住社区生活服务线上线下融合。

在政策和需求的双重刺激下,社区智能化进程不断提速,智慧社区市场规模潜力巨大。建设智慧社区、将老旧小区改造为智慧社区,成为一个千亿元级的蓝海市场。适应社会信息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考虑居民需求,在社区内开发更多优质智慧化服务。智慧社区(物业)平台与不动产、银行、民政、社会保障、市场监管等系统,通过大数据中心实现数据交互,开展居民数字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收集、分析和挖掘,精准优化产品和服务质量,同时也为其他部门所需的数据提供共享服务。

——以基层治理为突破口,通过智慧社区建设,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强化基层治理。以社区治理为突破口,整合规划、建设、城管等各方面资源,实时监控物业安全、全方位提供智慧服务,促进社区管理和服务集约化、基层治理标准化,减轻基层人员负担,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在规划、政策、法规及标准制定、资金投入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积极引导。建立全方位信用监管体系,实行动态考核、信用评价,利用在线投票、电子决策等手段实现精准画像,形成个人和企业的信用档案,规范物业服务行业,实行企业的优胜劣汰。

智慧社区加速从“粗放型社区”向“精细社区”转变,还要打一场硬仗。“引领靠理念,关键在行动,长久看定力”,居民及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要融合资源,精耕细作、持续发力,激活智慧发展“一盘棋”,智慧社区建设才会在今后发展中高歌猛进。

记者手记:智慧社区可以无人,不能缺人

“居民需求助力社区建设,这是智慧社区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嘉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房地产市场监管处(物业监管处)处长万磊的这句话令记者印象深刻。

“促进社区管理和服务集约化、基层治理标准化,减轻基层人员负担”是社区全面迈向智慧化的重要一步。因此,智慧社区内会有越来越多的无人设施,“一块屏幕‘打’天下”成为许多社区的标配。

但是,智慧社区可以无人,不能缺人,以人民为中心是智慧社区的精髓。

在记者看来,发展智慧社区不能为了“智慧”而“智慧”,服务居民、造福居民、赢得居民认可是智慧社区发展的初心。智慧社区建设犹如中医治病,关注病的同时更关注人,从症状入手,病症结合,辨证施治,有的放矢,为“患者”解除痛苦。现阶段,从居民切身需求来分析社区“病因”、找准“病灶”,借助切实可行的技术来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具体需求是智慧社区发展的立身之本。

让社区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与其说是“技法”,不如说是“心法”。智慧社区各个层面的建设者、运营者和管理者要用心领悟“心法”的意义并且口传心授:首重人心——下功夫开展居民服务需求的收集、分析和挖掘;服务人心——按需设置功能,精准优化产品和服务质量。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围绕城市居民的安居乐业,将智慧社区中惠民惠企的建设体系、发展内容实实在在地做下去,最终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

Baidu
sogou